培养基中的微器官,也称为类器官模型,是一种三维细胞培养系统,其与体内的来源组织或器官非常相似。这些三维系统可以复制出已分化组织的复杂空间形态,并能够展示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理想情况下,类器官与体内分化的组织具有相似的生理反应。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模型相比,类器官模型在物理、分子和生理学等特性上通常与来源组织更相似。
尽管最早的三维类器官模型诞生于40年前,但直到最近,它的应用仍非常有限。这是因为早期的类器官模型需要大量的起始细胞,不适合高通量筛选,并且常常表现出较低的体外活性[1]。随着多能干细胞和祖细胞分离技术的改进,早期类器官模型的缺陷大部分得以克服,从而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开发出高度可重复、长寿命的类器官。
类器官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于类器官这个术语在体内和体外结构中广泛而随意的使用,促使Lancaster和Knoblich认为有必要对类器官进行下一个基本定义。他们将类器官定义为“特定器官细胞的集合,这些细胞是从干细胞或器官祖细胞发育而来,并且能够通过细胞分序和空间限制性的系别分化进行自我组建,以与体内相似的方式进行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